家長學校第一期班主任智慧課程
——《老師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2021年10月26日下午,家長學校第一期班主任智慧課程《老師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如期進行。本期課程由學校安排,家長學校副校長沈紅玲主講,趙小瑩老師主持。
沈紅玲校長通過案例層層剖解,幫助老師體悟到做管理入心的班主任,最終落在“讓心靜下來”,去除浮躁,喚醒孩子內在的本善及智慧。智慧課程以育人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契合點。立德修身,開拓創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實效性,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最后馬金玉校長為課程做了點評及總結。時間在不經意中流逝,兩個小時的時間過得好快,老師們意猶未盡,收獲很大,老師們說:“課程分享句句深入人心,有一種想沖進沈校長辦公室馬上對自己全方位指導的沖動,愿意繼續跟隨課程學習成長”。
本次課程結束后收到班主任老師感悟心得29份,以下節選部分班主任老師的學習感悟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
孫萍萍:眼下正是收獲的季節,對于一個八年教齡的我來說,今天我收獲了工作以來第一個心理健康課,因時間關系急忙下課。在跑著回班級的路上,我和于丹主任共同感慨,今天的課程真好,改天一定抽時間再和沈校預約。課中沈校分析的真所謂妙極了,聽完后,我的內心真的靜下來了。回想自己和學生相處時的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學生做到這做到那,學生一直處于被命令被要求的狀態,雖然嘴上不說不反饋,但內心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也不會很好的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因而情緒也會有所波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聽完課后,我反思自己,仿佛課中沈校分析的幾點,我真的能對號入座,自己身上還真的欠缺很多心理學上的知識。這一刻,真的很想跟沈校學習,早日補全這塊缺失課程。一位好老師,班主任并不是知識教得好才稱之為好老師的,而是不僅知識教得好,班級管理得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身為班主任,自己心理課程方面有缺失或不足,怎么用更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導自己的學生呢?感謝劉花蘭校長把沈校請來,感謝沈紅玲校的分享,用馬校的話“好好珍惜沈校在我校這段時間”,今后還應多學習快成長。
姚軍:沈紅玲校長用一場僅三十分鐘,讓我感受到了一位優秀心理教師的專業性,處理各方面關系的方法。讓心靜下來,沈校先通過最近的一個案例展開追根溯源層層解剖最終將真諦結于讓心靜下來。讓心靜下來可以讓我們更智慧地看待問題。看待問題的角度視角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九年一班的XXX同學目前狀態不是很理想,當康校將現象點出來的時候,沈校提出他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兒,為了這個目標早六晚十的作息很不容易啊。原則上不要打亂他的節奏,這個視角就是把“我”放下來,當我們還在思考如何讓他轉變。如何讓他用心學習的時候?嘗試把“我”放下才能真正的為孩子成長負責。讓心靜下來,可以讓我們找到更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教育三個步驟,喚醒、指導、陪伴。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善的一面,但當我們用硬的方法去進行說教、訓斥,學生就會設防,將自己真實的一面隱藏。呈現一種“裝”,武裝到牙齒的狀態,這時任何教育也是徒勞,喚醒是最好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喚醒的同時,若能給予及時的指導,真誠的陪伴,孩子就會和你敞開心扉,教育就此入心。正向的教育,習慣的訓話,很多小技巧在沈校口中娓娓道來,讓在場班主任掌聲不斷。讓心靜下來,可以讓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點,當我們歇斯底里地訓斥孩子的同時,體內的毒素也在悄然地分泌著,久而久之積勞成疾。然而,我們為家庭、愛人、自己和父母孩子又付出多少呢?或者即便不需我們分心的他們而我們給他呈現的狀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的家庭幸福自己愉悅呈現給孩子又何嘗不是一種為人師表的教育呢!讓心靜下來去對待孩子,孩子乖了。在讓心靜下來對待家庭,家庭和諧了。在讓心靜下來對待自己,讓自己和解了,這種狀態就是即將達到一種平和喜悅的狀態。感謝我的第一位心理輔導員沈紅玲老師,感謝我的家長孩子,愿這種狀態保持再保持。
趙淑平:星期二參加了家長學校班主任學習成長課,當走進會議室看到大屏幕“家校合育——教師篇”,從上周五公眾號中了解,家長們參會后的感悟,我也非常期待,因為此刻我有很多困惑需要得到專家老師的點撥與指導。
面對班級幾個淘孩子,我把嗓子喊啞了,我把頸椎累病了,怎么辦?沈紅玲校長的報告真是如速效救心丸解決了我的苦惱!那就是把心靜下來,靜下來才能理性看問題,靜下來才能看到背后看不見的,我們才能有全方位的預判。我現在的不快樂,并不是因為孩子淘氣,而是我沒有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聽了沈校長的分享課程后,我覺得我應該做的并不是如何管住他們,而是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在看見學生犯錯后,分析他這么做的本質,如何用語言的魅力來感染影響學生。看到沈校那么多頁的ppt,那么多的案例分析,打心底佩服,沈校能把情緒調控那么好,能那么理性看問題,值得我學習,感謝沈校的分享,向沈校學習。
郭放:10月26日,在馬金玉校長的帶領下,全體班主任參加了沈紅玲校長的《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課題的學習。針對前段時間學校出現的個案引發全體教師的反思,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思考方法,能夠靜下心來,多理性的去思考問題,盡量不要用語言去傷害孩子,面對問題,首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他的原生家庭的狀況,多用正向詞語進行引導,老師經常說“不要說話”而在孩子的大腦里聽到的卻是“說話”如果我們換成“請安靜”學生收到的信息就是“安靜”。老師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如何培養這種能力,最重要的是“心靜”只有真正的把“我”放下才能更好的處理問題,在學生里樹立真正的威信。我們的威信建立并不是靠喊出來的,更多的是用我們的真誠。
沈校長所講的合育教育,我的理解是學生和教師需要共同成長,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運用“教學機智”激勵好學生帶動學困生,針對個別學生因材施教,用陪伴愛心去感染學生,給孩子建立自信,雖然我是老師,但是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去喚醒學生的意識,做到積極要求進步,讓學生信任老師,向老師敞開心扉,給孩子安全,充分尊重每一種人格,更加關注細節。
王雪:周二的課程學習,沈紅玲校長為全校中小學班主任帶來了家校合育《老師如何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講座,以我們班學生的情況出發,來層層分析家長的做法、老師的做法及學生的情況。授課中給予了我們幾點非常實用的建議和方法:把自己戒掉浮躁,修言談之舉;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和本性,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生有愛心,談話要注重細節,學會點贊;溝通要實事求是,講究技巧。通過沈校的講座,我也深刻的反思了一下近期自己的做法和內心想法。確實,我就像沈校說的一樣,我太過于浮躁,心總是靜不下來,尤其是學生出現一點問題時,我的心情會非常糟,所以在教學教育學生時會不由自主的發脾氣,但聽沈校分享后,我也開始嘗試放下自己。以溫和的方式去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并在昨晚試了一下,真的好了很多,內心平靜了很多。聽到學生做錯時,也沒有發脾氣,而是從學生角度開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學生共同思考解決辦法。這讓我發現,我原來可以很溫和且有力地幫助學生改正問題,于此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提高自己能力和內心。我想我會在以后更多去學習沈校所說的,去梧其中的方法,這給予非常大的幫助。
三十名班主任共同學習沈紅玲校長的專題課程《老師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后受益匪淺,未來,對于如果運用心理學來分析自己、教育學生,走進學生心中,需要我們學習的很多,需要提升的更多。“讓心靜下來”,讓我們一起去尋覓最溫暖的教育,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